<?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除非临床医师在基本技术和对PAC应用的认识程度的能力得到提高,否则病人的预后将不会得到改善。 目前,国内对PAC应用人员的培训、资格认证、或继续医学教育尚缺乏规范的专业指南。国外有许多作者建议PAC的应用应限制在那些能充分证明具有置入导管和数据利用经验的专业人员中。美国麻醉学会(ASA)PAC应用特别工作组倡导在使用导管的单位必须使所有应用PAC的人员经过正规培训,以及具备质量控制管理程序。国内在此方面似乎也应当尽早引起重视。 三、展望 1993年ASA曾公布过关于PAC在围术期应用原则的指南。多数学者认为目前有关PAC监测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尚不足以在科学依据的基础上对PAC应用的安全和有效性进行定论。并且认为PAC数据“只要将准确和适宜的治疗与血流动力学状况配合得好,便能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与血流动力学紊乱相关危险性增加的病人应考虑PAC的使用。 在确定PAC监测风险和益处时应当从以下3个相互关联的因素进行评估。 1.病人因素 对病人预先存在的可能增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进行评估(例如,心血管、肺、肾脏疾病)。 2.手术因素 手术操作可能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后者可造成器官系统损害。 3.操作因素 当主管病人的医护人员操作技术和识别技巧较差时,源于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并发症可能增加。 关于PAC监测对围术期预后的利弊的争论也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需要进一步而且是更大量的研究予以明确。对于关注危重医学和围术期管理的多数临床医师,也许更紧迫的事情是去多做,多比较。通过实践,把所面临的危重病人认真、安全而科学地进行监护和管理,并从中体会是非,得出更客观的指导依据。 总之,人们的基本认识是:PAC对围术期存在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程度高的病人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使用PAC的医护人员缺乏基本的操作技术和技巧能力,那么并不会降低病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应当加强在高危手术病人中PAC应用的临床知识培训力度,建立操作规范。 参考文献 1. Jacka MJ,Cohen MM,To T,et al. Pulmonary artery occlusion pressure estimation:How confident are anesthesiologists. Crit Care Med 2002;30(6):1197-1203. 2. Gnaegi A,Feihl F,Perret C. Intensive care physicians’insufficient of right heart catheterization at the bedside:Time to act. Crit Care Med 1997;25(2):213-220. 3. Ivanov R,Allen J,Calvin J. The incidence of major morbidit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anaged with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s:A meta-analysis. Crit Care Med. 2000;28(3):615-619. 4. Polanczyk CA,Rohde LE,Goldman L,et al. Right heart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ac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noncardiac surgery:An obervationnal study. JAMA 2001;286(3):309-314. 5. Bender JS,Smith-Meek MA,Jones CE. Routine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ization dose not reduc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elective vascular surgery.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randomized trial. Ann Surg. 1997:226(3)229-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