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综述与讲座
新式剖宫产手术的麻醉要求诱导期短,麻醉效果确切、肌松良好,对胎儿干扰小,无术后麻醉残留作用等特点。我们采用0.37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腰麻用于新式剖宫产150 例,效果良好,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ASA ⅠⅡ 级150 例剖宫产病人,年龄20~39 岁,体重47~86 kg,身高138~170 cm,手术指征为胎位不正、胎儿宫内窘迫、产程迟滞、骨盆畸形、妊高症、前置胎盘、双胎等。均未给术前药,产妇入室后平卧位测血压、脉搏、呼吸。开通静脉后取左侧卧位,用7号腰穿针于L23或L34穿刺,成功后将穿刺针斜面向头端以10~20s左右速度注入0.375 % 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75 %布比卡因2ml + l0 %葡萄糖2ml,未加肾上腺素)2~3ml,注药后改体位为平卧位,手术床稍向左倾斜,预防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加快输液,测血压、脉搏、呼吸、吸氧。 1.2 麻醉平面控制 注药后患者即有下肢发热发麻感,平卧位后可测出初始麻醉平面,据平面调节体位,平面低于T12者,头端低15°左右;平面高于T10者,头端高15°左右,在注药后8min内,手术区可达到完全镇痛,12min左右平面固定,麻醉平面见表1。 表1 15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麻醉平面(略) 2 结果 2.1 麻醉起效时间约为1~3 min,注药后6±2 min阻滞完善,10±2 min阻滞平面固定,阻滞范围除获得完善腰骶部阻滞外,有5 例在牵拉子宫时感不适,但能忍受。有4 例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改连硬外麻醉完成。本组病例中未给辅助药。 2.2 对产妇的影响术中产妇脉搏、呼吸、心率稳定,其升降值均未高于或低于基础值的20% ,血压变化见表格2。 表2 15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中血压变化情况(略) 病例中血压下降超过3.99Kpa者共14例,占9.33%,静滴麻黄素10~20mg 或加快输液均纠正。术中输液为5%GNS或林格液1000~2000ml,血压下降>5.32Kpa者给血代或“706 ”代血浆500ml。无1例输血。 2.3 与连硬外麻醉相比,麻醉诱导时间短,新生儿评分高。 2.4 并发症 术中在取胎儿过程中感恶心未呕吐者4 例,呕吐者2例,量约10~100ml,其中1例术前1h曾进食,1例腹部出现寻麻疹,出现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1例:感胃不适、胸闷者3 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全部病人术后仰卧位,并随访3d,除1例发生头痛外,均无麻醉后并发症。此例头痛患者经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增加输低右500~1000ml 后治愈出院。 3 讨论 0.375%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新式剖宫产手术未见报道,我们通过150 例剖宫产麻醉的观察,认为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新式剖宫产尤其是急诊剖宫产确实有操作简单易行,起效快、平面易控制、阻滞完善、效果可靠、对循环干扰小和并发症少的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药前最好能输液500~1000ml。对维持合适的前负荷、心输出量及动脉灌注压有明显作用,为了减轻对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干扰,麻醉平面最好控制在T6以下。(2)掌握好药物剂量、浓度和注药时机,因剂量和浓度对平面扩散也有一定影响[1],注药时避开宫缩,在间歇期注药。(3)预防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最好用细腰穿针穿刺,穿刺成功后立即给药,以减少脑脊液的流失,但在注药前应回抽少量脑脊液以确定脑脊液是否畅流。病例中有4 例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改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分析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注射速度过慢至药物太集中以至麻醉范围较小;另一方面穿刺针可能固定不好,可能穿刺针位置改变;再有穿刺针斜面可能有部分在硬膜外腔,部分在蛛网膜下腔。(4)产妇常规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从而可缓解胎儿宫内窘迫,提高新生儿复苏率。 【参考文献】 [1] 赵建英.应用丁吡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1984,4(4):243. [2]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3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