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临床麻醉 > 综述与讲座

提高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及达标率

时间:2010-08-23 17:19:09  来源:  作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胡大一 孙艺红

      我国血脂控制现状 不容乐观

    2000年4月至6月,在我国12个大城市、25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的一项血脂控制情况调查中,收集了来自心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及神经科共2136例血脂异常的有效病例。根据当时《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目标值,上述患者血脂控制总达标率仅为26.5%。此外,危险分层越高的患者达标率越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最低(16.6%),有危险因素者为31.7%,二者均无者为44.9%。

    影响达标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性别、治疗前血脂水平、是否服用他汀、饮食控制、就诊科室以及患者的危险程度与受教育程度。在4年后进行的第二次血脂控制情况调查(1/5的病例来自基层医院)显示了相同趋势,即女性、危险分层高的患者达标率低。值得注意的是,饮食控制仍是血脂异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观点

    针对我国血脂异常防治中的种种问题,应该理解、宣传并积极贯彻《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对全国临床医生开展系统的继续教育,提高广大临床一线医生及公众对血脂异常的认识,扭转血脂异常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我国血脂异常综合防治水平。

    提高血脂控制达标率 刻不容缓

    重视弱势人群 某些社会经济因素会影响疾病的控制情况。如体力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及女性患者常常是社会弱势人群,受经济因素及社会传统的影响,上述人群在患病时往往抱有无须治疗甚至不应该积极治疗的观念,在客观上导致了医疗卫生服务与疾病预防控制的不公平性。因此,如何唤醒社会各界、患者本人及公众重视医疗与预防服务的公平性,是当前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必将对提高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重视血脂正常的高危和极高危人群 应强化高危和极高危人群住院期间的调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注册研究(GRACE)分析全球登记注册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后发现,无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基线水平是否升高(以100 mg/dl为界),ACS患者应用他汀均可获益,且住院期间服用他汀能提高出院6个月时的他汀用药比例,并能减少终点事件。由于基线LDL水平<100 mg/dl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他汀治疗的比例较LDL升高者低,所以应充分重视基线水平不高的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调脂治疗。

    此外,德国一项大规模调查也表明,高危患者LDL-C达标率仅为6.9%(男性)及4.6%(女性),同时存在低危患者治疗过度的情况。

    强调综合控制 国内外指南均强调,无论患者危险程度如何,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是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首要措施。两项国内调查也显示,饮食控制是影响血脂达标的重要因素。因此,今后应从医生及患者两个层面共同强调TLC的重要性。

    调脂药物联合治疗 调查显示,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占2/3,其中仅3.1%的患者接受调脂药物联合治疗。由于混合性血脂异常的治疗证据相对缺乏,指南性文件中的相关建议不够明确,加之医患双方均顾虑联合用药会增加不良反应及医疗费用,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调脂药物的应用较为混乱。

                                 文章来自:医学论坛报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