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切口痛的脊髓机制
时间:2010-08-23 14:33:26 来源: 作者:
施行此手术的大鼠表现自发性疼痛行为、触诱发痛、机械性痛觉过敏和热痛觉过敏,这些疼痛行为以及其持续时间与临床上外科手术和术后状态一致,但其脊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为了了解大鼠切口疼痛的可能脊髓机制,作者选择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按Brennan法建立切口疼痛模型。采用von Frey细丝法(机械性痛觉过敏)、热辐射法(热痛觉过敏)和累计疼痛评分法观察疼痛行为;运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含量;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脊髓NOS活性、NO产量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脊髓cGMP含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组织化学法观察脊髓背角P物质免疫反应(SP-IR)、Fos样免疫反应(Fos-IR)和NADPH-d阳性神经元以及蛋白激酶Cγ(PKCγ)、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1,NR1)、M受体亚型(M1和M3)、p-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COX-IR的变化。结果显示(1)假手术组大鼠活动如常,双后爪着地且负重。手术组大鼠术后术侧足常翘起,偶尔着地也极少负重。与假手术组比较,在术后2h、24h、48h、72h,对照组大鼠的von Frey 纤毛刺激缩爪阈值均明显降低(P<0.01),热刺激缩爪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累积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1);(2)手术组大鼠脊髓Asp、Glu和GABA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分别是假手术组的124%,124%和135%;(3)手术组大鼠脊髓NOS活性、NO产量和cGMP含量分别较假手术组升高62%,62%和10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4)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大鼠术侧脊髓背角Fos-IR、SP-IR、p-p38MAPK-IR、COX-1-IR和NADPH-d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增加(P<0.01),手术组大鼠术侧脊髓背角浅层SP-IR、p-p38MAPK-IR、COX-1-IR阳性产物的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5)手术组大鼠术侧PKCγ-IR阳性产物的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对侧;(6)手术组大鼠术侧M1和M3受体阳性产物的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对侧(P<0.01);而两组的NR1-IR阳性产物的灰度值、COX-2-IR阳性神经元表达和COX-2-IR阳性产物的灰度值均无明显区别。我们的结果提示了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中,术后疼痛的形成与脊髓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的兴奋、脊髓背角P物质含量增加、脊髓p38MAPK和COX-1的活化 、脊髓兴奋性氨基酸/抑制性氨基酸的平衡失调以及脊髓背角PKCγ表达增加和脊髓M1/M3受体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