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疼痛镇痛 > 疼痛治疗
方法 选择ASAⅠ~Ⅲ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男65例,女55例,年龄40~78岁,体重46~80kg,所有患者无吗啡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史,无肝、肾及凝血功能异常,无溃疡和异常出血史,术前24h未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咪唑安定0.04mg/kg、异丙酚2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胺0.1mg/kg麻醉诱导,异丙酚及异氟醚麻醉维持。术毕后接Bater电子镇痛泵,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术后吗啡30mg+0.9%NaCl共100ml(吗啡0.6mg/h);B组,术后吗啡20mg+0.9%NaCl共100ml(吗啡0.4mg/h);C组,术后氟比洛芬酯100mg+吗啡20mg+0.9%NaCl共100ml(氟比洛芬酯2mg/h+吗啡0.4mg/h);D组,术前氟比洛芬酯100mg+术后吗啡20mg+0.9%NaCl共100ml(吗啡0.4mg/h)。镇痛泵参数设定:负荷量5ml,持续输注量2ml/h,PCA量2ml,锁定时间30min。记录24h内PCA使用次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3h和24h的静息镇痛评分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及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使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或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术后3h时B组的VAS显著高于A、C和D组(P<0.05),而3h后的VAS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内的PCA按压次数B组显著大于A、C和D组(P<0.05)。B、C和D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行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吗啡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不比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