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疼痛镇痛 > 疼痛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表1
1.5. 方法:所有患儿均选择右手背浅静脉穿刺作为输液和注药通道,试验采用双盲对照的方法。麻醉医师甲负责把药液配好,麻醉医师乙负责推注药物和观察并记录患儿注射痛反应。推注药物的麻醉医师不知药物的具体配制组别,先推注I号药液(1ml/5kg),20秒后以0.5ml/s的速度推注II号药液(异丙酚),直至患儿入睡,睫毛反射消失。通过询问患儿和观察肢体活动来评价疼痛反应,根据疼痛严重程度划分为不痛、轻度、中度疼痛、严重疼痛。疼痛评价按以下标准划分:不痛:静注至睫毛反射消失无疼痛发生;轻度疼痛:注药后注射部位有疼痛不适,无明显肢体活动;中度疼痛:注药部位有疼痛不适,并出现轻微肢体活动(如手臂抽动);严重疼痛:注后即述注药部位疼痛伴强烈的肢体活动。所有患儿取左侧卧位,整个检查过程中鼻导管给氧,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呼吸(RR)、氧饱和度(SpO2)。 1.6.统计学处理:试验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差异。 表2
D组(对照组)与另三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L组和F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F+L组的疼痛发生率又明显低于L组和F组(P<0.05=。 3.讨论 注射部位疼痛是异丙酚静脉注射常见的副作用,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疼痛介质如激肽原的作用有关。目前已有很多种药物和物理方法来减轻或消除异丙酚的注射痛,如利多卡因、芬太尼、硫酸镁等,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令人完全满意,单靠一种药物来消除异丙酚的注射痛要达到满意效果其剂量往往较大,这无疑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芬太尼是一种中枢阿片受体阻滞剂较大剂量时虽然可以明显地消除全身的各种疼痛,但是大剂量使用时呼吸、循坏抑制等副作用明显。利多卡因是一种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其可减轻异丙酚的注射痛,可能是阻断介质的作用或静脉壁被区域阻滞的结果。有研究表明,异丙酚注射痛的程度与利多卡因剂量呈反比。但是当利多卡因的血药浓度达到5~10μg/ml时,便可引起心肌收缩力的进行性下降并可使舒张期容量增加和心排血量降低。我们通过预注小剂量的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的利多卡因来减轻异丙酚的注射痛效果满意,复合用药使单一药物的用量明显减少,使用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一种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有效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