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内的小胶质细胞还使许多活性“标记”蛋白的表达上调,包括补体受体C3、TLR4、CD14、CD4、MHCⅠ和MHCⅡ。虽然,众多报道早已指出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与这些表面标记物上调相关,但直到最近才确定脊髓小胶质细胞与疼痛状态有关[4]。 2.脊髓小胶质细胞中的P2X4受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证据表明,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引起小胶质细胞的改变。脊髓小胶质细胞在损伤24小时内发生肥厚,2-3天内大量增殖,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可能是慢性疼痛长期持续的原因之一。 2.1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上小胶质细胞中的P2X4受体高表达 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与细胞内P2X4受体有关。Tsuda[6]等通过鞘内注射TNP-ATP(一种P2X4受体拮抗剂)可逆转大鼠的机械性超敏反应,而PPADS(一种P2X1、2、3、5、7特异性,P2X4非特异性受体拮抗剂)却对其无影响。而且,周围神经损伤一天之内,损伤同侧的脊髓中P2X4受体的表达已明显增加。随着异常性疼痛时间的延长,小胶质细胞表达P2X4受体的程度明显高于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持续的外周炎症后并不能检测到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增加,这与临床上镇痛药对炎性疼痛有效而对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甚微有较好的相关性。鞘内给予靶向P2X4受体的反义寡核苷酸,神经损伤后的异常性疼痛和P2X4受体的增加都受抑制;而TNP-ATP 阻断P2X4受体后,正常小鼠直接注射P2X4受体激动剂却可引起剧烈的异常性疼痛[6]。综合生化和行为学的发现,说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中的P2X4受体高表达是周围神经损伤后产生异常性疼痛的充要条件。 2.2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上小胶质细胞中的P2X4受体高表达的可能机制 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上脊髓小胶质细胞中的P2X4受体增加的机制仍不清楚。这种增加可能与小胶质细胞活化后P2X4受体mRNA转录的增加有关,小胶质细胞内同时还存在有其他的蛋白转录[2]。P2X4受体基因调节的转录因子和特异性的启动子还未确定,损伤后细胞内信号分子如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th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s)和p38 MAPK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的活化可激活转录调节。通过对MAPK药理学拮抗剂的拮抗和反义寡核苷酸的抑制都可以逆转和预防脊髓神经结扎后的异常性疼痛[3,11,12,13],可以推测这些信号分子可能激动特异的转录因子来启动P2X4受体mRNA的合成。P2X4受体水平的上升可能通过增强自身翻译和/或增加蛋白质稳定两种方式作用,但还需证实。P2X4受体在一定程度表达的基础上,细胞表面部分的受体还可因ATP激活而调节,同P2X4受体快速调节相似[14,15]。P2X4受体的这种快速循环机制发生于神经元中,但小胶质细胞中P2X4受体是否参与还不清楚。由此说明,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小胶质细胞中的P2X4受体的上调是由多种机制协调产生的。周围神经损伤后P2X4受体表达的上调与短暂“活化”的脊髓小胶质细胞有一定的联系。抑制P2X4受体的表达可以抑制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机械性超敏反应但不能抑制补体受体C3(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标志物)的表达[6]。这说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不依赖于P2X4受体的上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