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疼痛镇痛 > 镇痛与镇静

操作技巧:肺部手术后胸椎旁阻滞镇痛效果好

时间:2015-08-13 17:14:21  来源:  作者:

 肺部手术后,持续胸段硬膜外阻滞(TEB)与持续胸椎旁阻滞(PVB)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类术后镇痛策略。有研究证实,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要明显优于一般局部麻醉(LA)或静注阿片类镇痛剂,但目前尚缺乏关于胸椎旁阻滞联合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评估的相关研究。

来自日本的 Okajima 教授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超声引导下胸段硬膜外阻滞与胸椎旁阻滞在肺部手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 J Anesth 杂志上。

研究人员纳入 2008  8 月至 2009  10 月间日本西神户医学中心 69 例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患者,年龄范围 18-75 岁,随机分为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USG-PVB)组(36 例)和胸段硬膜外阻滞组(33 例)。

两组所有患者术前接受标准化的全麻策略及心电监护,术后 36 h 内都持续接受 0.1%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 0.4 mg/d,选择术后 1 h3 h6 h12 h24 h 和第 2 天(POD2)等时间点作为数据采集点,记录并分析患者的疼痛分级(VRS)、血压、不良反应、术后 2 天内的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等相关指标。

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后接受额外镇痛剂的频次和剂量并无差异,VRS 评分相近,在术后恶心呕吐(PONV)、皮肤瘙痒、总体满意度等相关指标上,两组并无明显差异。但胸段硬膜外阻滞组低血压发病率(7/33)明显高于胸椎旁阻滞组(1/36),另外,胸椎旁阻滞组有 4 例患者导管发生胸椎内移位。

综上,研究表明,在联用相同剂量罗哌卡因和芬太尼下,与胸段硬膜外阻滞相比,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相似,但术后低血压发病率更低,下一步研究方向为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寻求更合理的药物剂量,以及如何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操作技巧


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操作技巧。

患者取侧卧位,麻醉医生用一线性 4-10Mhz 超声探头辨认横突(TP)作为进针点,并于水平面和矢状面进行标记。皮肤消毒后,取硬膜穿刺针垂直进针,采用阻力消失法(LOR)确认椎旁间隙(PVS),同时另一名麻醉医生手持灭菌消毒的超声探头,对准穿刺针位置进行引导(图 a 所示)。

针尖穿透肋横突上韧带(SCTL)后,随即注入少量生理盐水,以达到在超声图像上确认的目的(图 b 所示),若生理盐水注射方式不当,则会出现图 c 所示的超声图像。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