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重症监护 > ICU新进展

ICU重症患者的心理应激研究及护理进展

时间:2010-08-23 14:05:10  来源:  作者: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ICU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1]。ICU是为危重患者提供监护和抢救的一系列特殊设置,是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理想场所。它能帮助患者渡过死亡危机使其转危为安,但因其环境和设置的特殊而易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2]。心理应激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觉察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3]。ICU内有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接受监护的患者处于仪器的包围之中,各种监护管道迫使患者活动受限,机械通气引起沟通障碍[4],仪器的机械声、报警声以及气管吸痰声给患者带来异常的刺激,这些因素均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地压抑和恐惧。如果不能有效避免或减轻这种不良反应,可导致患者生理上的不良反应,使病情加重[56]。为此,现将入住ICU患者其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综述如下。

  心理应激相关因素

  1.1  焦虑和恐惧  焦虑与恐惧是患者的普遍反应,焦虑是一种模糊的不安,不明确威胁来自何方,而恐惧则是由明确的威胁所致的紧张与害怕。危重患者送入ICU内,由于环境异常、气氛紧张加之患者急剧的生理改变,使他们感到心情紧张、焦虑、恐惧[2]。当他们看见或听见他人的痛苦和死亡时,不禁会为自己的疾病担忧、害怕。尤其是当夜幕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此时患者害怕和恐惧感骤然上升[7]。同时,ICU是医院内先进医疗仪器较为集中的区域,ICU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使患者产生心理压力,表现焦虑不安或激动。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声,不能活动,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不安[1]。

1.2  孤独感和绝望  对大部分手术患者来说,术后醒来有种再生的感觉。他们希望离亲人近些,获得精神安慰[1]。由于ICU患者多不允许亲人陪护,患者倍感孤独,有与世隔绝感[8]。同时,ICU患者多使用3种以上监护仪器及治疗设备,患者被迫静卧,害怕导管脱落,躯体活动受限,患者会产生绝望感,精神处于瘫痪状态,反应淡漠、嗜睡,严重者可出现抑郁症,表现悲观、沮丧,单纯用药物控制效果不佳[1]。

  1.3  抑郁、怀疑心理  ICU患者中不少人由于不知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法,缺乏信息传递而感到不安、抑郁[7]。多见于内向型性格的患者,患者表现为忧愁、冷漠、情绪低落,对治疗缺乏信心,与医护不配合,并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不提供病史,有不适也不讲给医生、护士听。刘云[9]做了原因分析:(1ICU的特殊环境给病人一种压抑感;(2)病人为丧失某种生活能力而闷闷不乐;(3)病情危重时对治疗失去信心并怀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4)凡能引起孤独感的因素均可加重抑郁、怀疑心理。

  1.4  依赖心理  多见于病情有所好转或恢复即将离开ICU病房转普通病房的病人。病人变得被动、顺从、依赖、情感脆弱,主要原因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普通病房的医护人员缺乏信任,担心疾病复发,对ICU的护理产生依赖心理[9]。

  1.5  人格侵犯  由于监护仪的应用使原本由医护人员通过直接接触完成的项目如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现在经监护仪一目了然,医护人员减少了直接接触和亲自询问病情的机会,护士询问和做各种治疗护理时随时都可能掀开患者衣被,绝对卧床的患者进食及大小便都需要在床上由人协助进行,因而使患者感到个人空间被侵犯、隐私权被剥夺[2]。ICU病房的患者大都全身裸露,这虽然有助于操作,留置尿管及观察病情,但过分裸露会损伤患者的自尊心、隐私权,人格得不到保证,患者易出现心理障碍[1]。

  1.6  睡眠剥夺  有调查发现,危重病房是医院噪声最强的地方,可达4580dB,而噪声超过60dB时,环境产生的干扰就会使人烦躁不安[10]。监护仪单调重复不分昼夜的报警声、机械的碰撞声加上频繁的护理治疗干预、同室患者的影响、药物应用常使患者不能有完整规律的睡眠[2]。其中仪器的报警声最易给患者带来惊吓刺激,声音的重复使患者感官接受单一刺激,加上持续的心电监护,患者渐渐丧失白昼的概念,产生血压升高、肌张力增强、肾上腺素释放增加等生理反应以及孤独、绝望、幻觉等心理反应,导致入睡困难、睡眠型态紊乱、昼夜睡眠节律倒转等[1112]。再有,刺眼的光线、令人难闻的气味以及经济的困扰和家庭的矛盾,使他们不能入睡[13]。

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病人支持系统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外界的支持,更何况身患重病的ICU病人,他们离开自己的亲人独自忍受着疾病和治疗带来的巨大痛苦,随时都为自己的生死而担忧,因此,更需要全方位的援助。敖薪[7]认为,护士、病友、亲属及社会团体均是ICU病人的支持因素,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支持病人。首先,护士是监护环境下主要的支持因素,在调节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护士要多询问、安慰和帮助病人,切不可因监测、治疗任务重而忽视了对病人的精神支持。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开朗、幽默的性格和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出现在病人的面前,使病人在与护士的合作中受到感染。其次,要帮助病人与同室病人建立友好的关系,积极与亲人沟通,必要时取得社会的支持,让病人感到有依靠,消除病人的孤独感。

  2.2  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ICU环境  护理理论家韩德森(Hendersen)认为,环境是影响机体生命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称14]。使ICU病房充满生活气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是改善ICU环境的出发点。我们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改革病房设计,改善病房条件,使ICU病房趋近自然,贴近生活;二是创造浓厚的生活氛围[7]。理想的ICU病室宽敞明亮,空气流通,温湿度及光线均可调控[15],有较好的隔音或消音装置,有时钟、日历,外围环境安静,能感受到大自然绿草花香的生机[7]。与此同时,还要为病人准备日报、书刊、杂志,允许病人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摆放自己熟悉的物品或家人的照片[16],定时播放音乐、相声、小品、卫生常识以及最新的医疗成果等娱乐节目。以调节过度紧张的ICU气氛,引导病人进入放松状态,减轻精神心理压力,即使是语言交流困难者也能达到非语言交流的目的。从而改变枯燥无味的ICU生活,使病人在轻松的环境下早日康复[7]。

【参考文献】

  张丽.ICU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282):135.

  庄慧,柳娟.ICU对危重患者的负效应及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6):2197.

  敖海清.心理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探要.中医药学刊,2004228):1414.

  邓洁,王淑琴.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47-48.

  胡宏.高新技术应用对病员及家属的不利影响.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3):129-130.

  鲍玫,熊巨光.调整ICU患者的病理心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6):264.

  敖薪.关于改善ICU环境的几点设想.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17-18.

  郭凤林,张家驹.ICU综合征及音乐疗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103.

  刘云.36ICU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 医学文选,200120(增刊):109.

  10  王益锵.护理新理论新技术.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3.

  11  胡宏.高新技术应用对病员及家属的不利影响.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3):129-130.

  12  黄震华.心理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7243):22.

  13  张燕辉.患者对重症监护的感受.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31.

  14  潘孟昭.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

  15  汪承滋.实用重症监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

  16  刘娟.ICU老年病人的谵妄及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1):18.

  17  孔海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激因素的调查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3):26.

  18  张丽玲.心胸外科ICU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新医药,200327):97-98.

  19  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