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重症监护 > 重症病例
患者,女,79岁,因发作性胸闷15d,晕厥发作2h于1999年9月30日入院 。患者入院前15d活动后出现阵发性胸骨后闷痛及剑突下饱胀感,持续1-3分钟,向后背部放散,伴气促、冷汗,入院求治,住院时查肌酸肌酶同工酶-MB35IU/L,心电图胸导联T波普遍倒置,7d前行胃肠钡餐透视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异常,经常规肝素抗凝、平衡心肌氧供和需氧平衡治疗(未溶栓)后症状缓解, 2d前出院,出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该患者2h前起床欲上厕所时突感头晕,摔倒在地,呼之不应,持续 15min左右,伴大便失禁,黑色水样便,量约50g。无抽搐及口吐白沫,无呕吐,无发热,清醒后有持续性胸闷,短暂呼吸困难,再次入院。 患者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入院时查体:血压0 mmHg (1mmHg=0.133kPa) 体温 36.1℃, 呼吸平稳,重度贫血貌,神志清楚,皮肤苍白,无出血点,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及眼结膜苍白,颈无抵抗感,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罗音,心率130/min,节律整齐,心尖区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其余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满腹无压痛,肝脾均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未作肛诊,神经系统无异常。入院后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Ⅱ、Ⅲ、 avF、V1~8导联ST段下移及T波倒置;急查心肌酶谱并2h一次复查至24h,结果均正常;急查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43g/ L ,红细胞1.28×1012/L,白细胞7.6х109/L,血小板222×109/L,网织红细胞占0.5%;血糖4.2mmol/L,尿素氮3.1mmol/L,肌酐98μmol/L, 血清离子正常。 入院后立即给予多巴胺25μg .kg -1 .min-1, 血压升至30/0mmHg,5h后穿刺右锁骨下静脉,测定中心静脉压(CVP)为5cmH2O,考虑右室梗塞,立即经右锁骨下静脉快速补液2000ml及输新鲜血400ml,患者面色和口唇开始红润。10h后血压升至120/80mmHg。 次日(24h后),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4g/L,红细胞2.92×1012/L。心电图示心房扑动。静推西地兰0.4mg后转为窦性心率。输新鲜血400ml。 第3d病情开始稳定,血红蛋白132g/L,大便潜血试验阴性,之后多次复查均阴性;心脏三位片示左室扩大。 第7d,血红蛋白104g/L(与上次住院化验血红蛋白相同)。消化内科医师会诊否定上消化到大出血所至休克,血液科医师会诊认为患者常年素食属于营养性贫血;之后病情无特殊变化。 入院第43d,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房前后径(LA)40mm,增大,左室舒张期内径(LVEDD)36mm,相对小,左室后侧壁变薄,运动欠协调,可见一条约7mm的破裂口,断裂端清晰,于该破口外侧心包腔内可探及一79mm×51mm的包裹性包块,内部大部分呈暗区,其间有强回声光带分隔,该包块使左室腔及左房室环受压,多普勒示左室腔由收缩期血流通过破裂口进入心包腔,速度1.8mm/s,心包腔包块内分隔间可见约5mm裂口,其间也有血流交通,二尖瓣及主动脉血流速度较快,右房、右室未见异常,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左室游离壁破裂、假性室壁瘤、心原性休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出院坚持内科治疗。每日口服科素亚50mg,美托洛尔50mg,阿斯匹林300mg。 2001年4月29日随访,无特殊不适,上下6楼无气促,听诊心尖部杂音较前响亮、粗糙。 复查超声心动图:LA32mm,RV14mm,IVS9mm,LVEDD30mm.主动脉瓣回声偏强、略厚,启闭尚好,余瓣膜形态、启闭未见异常;左室后外侧可见一较大的暗区,约69mm×72mm,通过小孔与左室腔相通,左室后外侧壁心肌呈双层结构,双层间显示为暗区,处约13 mm ,内外层均可探及约3-4 mm 的破裂口,两口上下距离约15 mm ,通过上述裂口可探及红兰相间双相引流信号,经破口往返于心室与瘤体之间,速度约1.5 mm/s -1.9 mm/s,左室后避运动欠协调。 2002年9月6日随访,右下肢剧烈疼痛,无肿胀、青紫,疑诊右下肢动脉栓塞,右下肢动脉彩超检查“未见异常”,予对症镇痛治疗后疼痛缓解。 2003年8月28日随访,心脏磁共振(MRI)所见:轴位T1W, 重长轴位T1W, 半长轴位T1W像示心包左侧巨大囊腔向外膨胀,大小约87mm×70mm,GR序列病灶内呈高信号,左室受压,心脏略向右移位;降主动脉可见小附壁血栓。诊断左室假性室壁瘤。加用华法令3mg/d,监测PT-INR在2.5-2.8之间。 讨论: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少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心脏破裂多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第1天-3周,最常见于第1-4天,常见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差的女性患者。左室游离壁破裂通常导致心包积血,患者死于心脏压塞;急性撕裂导致立即死亡,存活者极其罕见,其病死率在90%以上,一般建议紧急外科手术。 该例患者有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史,好转出院后再次以晕厥伴低血压为特点起病,应首先考虑心源性休克,但是该例患者中心静脉压、血红蛋白都显著降低,多次心肌酶谱均正常,心电图无典型心肌梗死图形,经输液和补血与对症处理症状迅速改善,而且起病时有黑便,临床过程符合失血性休克,疑诊为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直至43d后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而确诊。 其原因可能是心脏破裂致使大量血液流入心包腔,有效血容量不足,其病理生理变化与失血性休克一致,本例患者血管收缩剂无效,扩容后病情迅速好转也证实这点。这提示冠心病患者突然晕厥、低血容量性失血性休克应当警惕心脏破裂。所以,早期、大量补液是有效地治疗方案。 患者能够长期存活的原因可能与假性室壁瘤的特殊形态有关,瘤体内的分隔起着类似“防洪坝”的作用,血液从瘤体内反流入左室的速度较流出更快,这样可避免心腔的血液过多、过快地进入心包腔造成急性心包填塞的症状。另外,使用降压、减轻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可以减轻左室内压力, 本例实属罕见,故介绍给广大读者,以供学习与商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