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重症监护 > 重症病例
7名在同一间印厂工作的女工因为胸腔积液、肺纤维化和肉芽肿住院,2名女工在两年内死亡。经过临床和病理检查,“凶手”并非一般化学污染物,竟可能是纳米颗粒!北京朝阳医院的研究者日前在《欧洲呼吸病学杂志》[Eur Respir J 2009,34(3):559]上发表了相关研究。 纳米技术已经越过了科学幻想的边界,成为现实。新兴的纳米颗粒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材料、医药、工业等各个行业,将人类的触角伸进了微观世界。纳米纤维、纳米给药系统、纳米涂料,甚至防晒产品中都有纳米技术的“脚印”。纳米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无限可能的欣喜时,也引出一个新的问题——纳米微粒的尺寸小于自然分子,意味着其完全能够穿过人体的天然屏障,这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一些动物试验证实,小鼠气管接触纳米碳颗粒后,可发生炎症和肺纤维化症状,但在人类研究中尚无此类报道。 独特的病理表现 2007年1月-2008年4月,7名曾在同一家印厂工作的女工因为同样的症状到北京朝阳医院就诊,其临床症状均包括气短、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 入院临床检查发现,这些患者均有单核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现象,部分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现象,1例患者血小板减少。经过7个月的随访,6例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部分患者还出现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肺活量检测发现,全部患者都有小气道受损、通气功能受限。3例患者有严重肺损伤:最大肺活量(实际值与预测值比例,下同)为24.8%~35.4%;用力肺活量(FVC)为24.6%~35.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24.8%~36.5%。其他4例患者肺损伤程度分别为轻度至中度。 免疫检测和病因学检测排除了病毒性肺炎和肿瘤的可能,2例患者有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但与其临床表现不相关。 胸部X线检查和CT检查显示,所有患者都有胸腔积液,5例患者有心包积液,4例患者肺部弥漫性磨玻璃阴影,6例患者肺间质结节,3例患者淋巴结肿大。所有患者都有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7个月后,2例患者的间质性肺纤维化快速进展,1例患者出现胸腔钙化。18个月和21个月时,2例患者先后死亡。 病因初现——肺部疑有纳米颗粒 什么原因导致了上述病理改变?经过询问,这些患者具备以下共性:她们都曾在同一间印厂工作,同样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含有纳米颗粒的聚丙烯酸酯达5~13个月;她们在接触后同样的时间范围内出现了相似的症状——气短、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病理检查结果同样为非特异性肺炎、炎症浸润、肺纤维化和胸腔外源性肉芽肿。研究者因此假设,她们可能接触了同一类型的毒性物质。 进一步检查发现,在这些女工的工作场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水和肺活检组织中均找到直径为30 nm的颗粒(图1-4)。。在电镜下观察到,这些颗粒分布在肺上皮和间皮细胞的胞浆和核质中。肺上皮细胞蜷缩,呈现凋亡形态(图5)。通过检查,所有病例都排除了感染、恶性肿瘤、免疫相关疾病等的可能性。 考虑到患者的病理改变与动物接触纳米物质后的相似,而且在患者的支气管、肺部组织中都找到纳米颗粒物质,因此推测,这些患者的疾病表现和病理改变可能与印厂内的纳米颗粒相关。
图3 18 个月后胸腔膜病理检查结果 图5 电镜下观察胸腔积液结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