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在脑死亡临床判定过程中,呼吸暂停试验是一项判断脑干功能是否丧失的重要临床指标,对脑死亡诊断起十分关键的作用[1]。但采用传统方法实施呼吸暂停试验过程中,低血压、肺动脉高压、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呼吸性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时有报道[2,3],并存在进一步加剧脑及其它重要器官功能损害的风险。此外,传统呼吸暂停试验需终止机械通气8分钟,病人家属因担心试验期间病人的安全性问题而常常难以接受。本研究拟探索一种既能有效预防传统呼吸暂停试验并发症,又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呼吸暂停试验实施方法。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于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ICU、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ICU,征得院科委会同意并与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按以下标准共收集临床可疑脑死亡病例14例。
入选标准:(1)年龄:18~65岁。(2)深昏迷48小时后,有明确昏迷原因:A.原发性脑损伤,包括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B.继发性脑损伤:如心跳骤停、麻醉意外、溺水、窒息等。(3)脑干反射消失(由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参与判断)。(4)无自主呼吸[4]。 排除标准:(1)原因不明的昏迷。(2)可逆性昏迷:如急性中毒,低温、电解质紊乱、代谢及内分泌障碍。(3)严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或更严重者。(4)严重电解质紊乱。(5)100%纯氧机械通气10分钟PaO2<200mmHg。 1.2试验前准备:经桡动脉置管以及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7F),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测量核心温度,不足36.5℃时以电热毯升温;调整前负荷,维持动脉收缩压大于100mmHg,不足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去甲肾上腺素)。 1.2.1传统呼吸暂停试验(试验A):调整机械通气参数使PaCO2至35-45mmHg。以100%纯氧机械通气10分钟后(PaO2>200mmHg)断开呼吸机,以6 L/Min氧气经气管导管吹入,每2分钟行床旁血气分析(iSTAT血气分析仪),待PaCO2上升超过60 mmHg或比基础值上升20mmHg后(4~8分钟)继续观察1分钟,记录呼吸动作。试验结束后重新给予机械通气(FiO250%,其余参数不变)。
1.2.2 吸入CO2法(试验B):在气管插管末端连接‘T’型管,并分别与呼吸机管路及CO2气体管路连接。与传统方法相同,根据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使PaCO2维持在35~40 mmHg,试验开始以纯氧机械通气10min, 与传统方法不同,不断离呼吸机,打开CO2阀门,向吸入气中混入1.5 L/min CO2 1min,断开呼吸机,以6L/min氧气经气管导管吹入,继续观察呼吸动作1min。 1.2.3检测指标:试验过程中严密监护,如出现自主呼吸、严重心率失常、低血压(收缩压<90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90%,立即终止试验,重新给予机械通气。传统呼吸暂停试验(试验A):分别于试验前(基础值A0);FiO2 100%机械通气10分钟(A1);脱离呼吸机后 4分钟(A2)、6-8分钟(A3);重新机械通气后5分钟(A4),以及吸入CO2法(试验B)试验前(基础值B0),FiO2 100%机械通气10分钟(B1);吸入CO21分钟(B2);脱离呼吸机吸入O2 6升/分钟1分钟(B3)和重新机械通气后5分钟(B4),测动脉、混合静脉血气(美国雅培iSTAT快速血气仪);血流动力学参数(MAP、PAP、CVP、Pawp、HR),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在预氧合结束时(A0或B0)及呼吸暂停试验结束时(A4或B4)抽取动脉血检测血乳酸浓度。 每例病人均实施传统(试验A)和吸入CO2法(试验B)呼吸暂停试验。实施试验A或试验B的先后按病例入选秩序轮换,两种试验间隔40分钟。 1.3统计分析:试验数据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出现统计学意义后行Q检验,比较各时间点数据间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2.1一般资料: 14例病人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4.1±12.5岁。引起昏迷的原因中,脑外伤病人8例,脑出血4例,另外2例为溺水。所有病例Glasgow昏迷程度评分均为3分(表1)。14例病人呼吸暂停试验结果均为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