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重症监护 > 重症治疗与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2月1 日~2006年2月1日应用奥萨(OSIRIS)Ⅰ型急救呼吸机转运的危重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共56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12~82岁,平均年龄40.5岁。基础疾病为脑外伤25例,脑溢血16例,多发伤6例,肺心病3例,溺水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麻醉意外1例,电击伤1例,急性CO中毒1例。经口气管插管41例,气管切开15例。转运时间10~300 min,平均转运时间为(1.2±1.5) h。其中转运时间最短者为一43岁男性,因车祸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伴连枷胸,呼吸衰竭,需从乡卫生院转至我院进一步治疗,我们用空气混合模式通气,转运过程顺利;时间最长的为一54岁男性,因肺癌行中医治疗后并发颅内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9天,无自主呼吸,家属要求从我院转至当地医院继续治疗,我们以纯氧模式辅助通气,频率10次/min,潮气量480 ml,途中三次出现心跳骤停,经及时胸外按压后恢复,历时5 h送达当地人民医院,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 1.2 方法 1.2 .1 转运前评估 本组病例在转运前均经本院专家会诊,血压、心率正常,有一定的转院抢救价值,并经病人或家属签字同意转院。根据病情准备相关的抢救药品和器械。 1.2. 2 呼吸机准备 奥萨Ⅰ型急救呼吸机主机,硅胶螺纹呼吸管,带固定接头的3 m长氧气管,成人 /儿童面罩,电源变换器,扳手,氧气筒保证气源充足。所有与病人接触的器械均已经严格的清洁消毒。心电监护设备。经评估病人后,连接呼吸机各管道,调节呼吸参数,再次检查呼吸机性能后备用。 1.2.3转运途中护理 ①呼吸参数的调节。以简易皮囊加压人工呼吸作为病房到救护车的过渡通气,将患者安置在救护车上后,可先选择纯氧模式通气3~5 min,以弥补简易皮囊加压人工呼吸时吸入气氧浓度的不足。以后根据病情选择纯氧通气或空气混合模式通气(此时氧浓度约60%)。调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设定最大压力报警阈值。各通气模式的参数设置应个体化,在保证机械通气目的的基础上,贯彻机械通气的肺保护策略[1。.2]:即限制潮气量,设置小潮气量 (5~8 ml/Kg);限制经肺压,尽量控制吸气峰压在安全范围内(<30~50 cmH2O);复张肺泡,适当应用PEEP以防止肺泡萎陷。同时要注意监测血压,保障有效循环。②人工气道的护理。保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的良好固定。保持头部位置的相对固定,由于车辆颠簸或患者烦躁等原因,运送途中极易发生患者头部位置的改变,导致导管或套管与气道间的摩擦,使气道损伤;可增加套管滑出气道的可能性;也可导致气囊的损伤与破裂,因此,需特别强调头、颈部一致性或同方向的转动。密切观察气囊的充盈度。③气道湿化。奥萨Ⅰ型呼吸机设置简便,无内置湿化装置。可用气管内间断注液法[3]: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通过人工气道直接注入气管内,一般每次间隔30~120 min,每次注入3~5 ml,可达到较好的湿化效果。④保持呼吸道通畅。在转运途中使用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持续监测,在充分给氧的情况下,患者出现SPO2下降,并有痰鸣音或即使无痰鸣音,也立即给予负压吸引,以保持气道通畅。吸引管外径应粗细适用,以能被顺利插入的最大外径为妥,一般应略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1/2。吸引时手法轻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气道损伤和感染。⑤心理支持。本组中有部分患者意识清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濒死感等情绪障碍;患者家属心情也比较紧张,在转运过程中救护人员要做到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主动关心患者及家属,多解释,多交流,使护患得到良好的配合,保证转运过程的顺利。 1.2.4 转运完成后处理 将患者安全转运并做好交接班后,用肥皂水或清洁剂清洁螺纹呼吸管,再放于施康消毒液中浸泡消毒。清洁呼吸机主机,并充电备用。定期检查性能,做好救护车及担架床的终未消毒。 2 结果 本组56例患者中53例(94.64%)均安全转运到院,3例(占5.36%)途中出现心跳骤停,其中2例经胸外心脏按压,静推肾上腺素后恢复心跳,顺利到院;1例多发伤患者搬运上车后即发现面色改变,血压下降,5 min后心跳逐渐减慢继而停止,虽经积极心肺复苏仍未成功,就近送往当地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到院后发现过度通气2例(占3.57%),通气不足3例(占5.36%),肺不张1例(占1.79%),无呼吸机所致的气胸、皮下和纵膈气肿、氧中毒、上呼吸道阻塞及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院前急救工作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危急性、紧张性等特点,因此,奥萨Ⅰ呼吸机应处于充电备用状态,定期检查性能,每次充电时间为10 h。接到求救电话后,医护人员要问清病情,准备好需携带的抢救药品和器械。氧气筒要保证气源充足,本呼吸机要求氧气源的压力必须在280~600 kpa间,故应根据转运时间备足氧气。出发前连接呼吸机各管道,再次试机备用。到达求救地点后,医护人员应积极诊视患者,向医生及患者家属了解病情,听取意见;已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记录所用的各呼吸参数,作为途中应用呼吸机的参考。与病人家属谈话,了解家属要求,告知病情及途中风险,使家属与急救人员一起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做好转运工作。与当地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搬运病人前彻底吸痰,清理呼吸道,待病情稳定后搬运病人。本组转运成功率达94.64%,与做好上述工作有密切关系。 由于路途颠簸,有助于震动排痰过程,往往大量痰液壅入大气道,致气道阻塞,出现通气不足或肺不张,故在搬运前需充分吸引,途中需及时气道内吸引。但由于车载吸引条件的限制,以及本型呼吸机缺乏配套的湿化装置,吸引常不彻底。本组所发生的3例通气不足和1例肺不张均与此有关。在转运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充分湿化气道,及时吸除气道分泌物。 奥萨I型急救呼吸机体积小,携带方便,易于固定;配备有电源变换器和镍镉电池,可使用车载电源,也可使用充电电源达5 h以上;功能较齐全,有纯氧和空气混合两种通气模式,适用于病人转运,急救,重症监护及复苏室。由于本型呼吸机氧浓度较高,空气混合模式下仍有约60%氧浓度,因此,不适合长时间的使用,若超过12 h,易致氧中毒和肺不张。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98-657. 2蔡映云.机械通气及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1-131. 3陈建荣,蔡映云,何川华.气道湿化治疗的临床思维 [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9):670. 论文天下 http://www.lunwentianxia.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