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重症监护 > 重症治疗与护理

重症监护生命守望者

时间:2010-10-09 09:30:58  来源:  作者:

繁忙时段:5分钟就扒完一顿饭

        9月11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通过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几道隔离门,穿上隔离衣、戴好帽子和口罩,穿上鞋套,被准许进入采访。只见安静的病房内护士们一派忙碌,采访中,电话不断响起,护士长孙璇几次抓起两个电话同时接听。头天值夜班的护士小陈忙到这时才下班,没来得及过早的她“饿昏了头”,孙璇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蛋糕塞给她。“不仅是早饭,中饭更要省时间,我和同事都自带中餐来吃,已训练得5分钟就能扒完一顿饭了。”小陈笑着说。

  与只管打针、发药的护士不同,重症监护病房实行24小时无陪护制度,每位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吃喝拉撒等生活料理都由护士负责。因收进来的都是危、急、重患者,要求护士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此外,她们还要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新知识,“每周有操作技能培训、考试,每月有理论考试,85分才及格,不及格得补考!”孙璇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发现,各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们,都是最忙碌的一群,“去年我们科室平均‘被欠假’四五十天,最高纪录达62天。”武汉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徐主任介绍,起初,他在排班表上将每人临时加班时间予以备注,拟在不忙时准其休假,但一年下来,所有人都被欠了假,想到记账也是白记,大伙干脆不记了。“只有逮住空闲,就会让主任请大伙吃饭,或吃冰淇林,算是弥补损失。”护士长蔡利萍笑着说。

  提及加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魏诗文则对女儿充满内疚,别人问她女儿:“你妈妈是做什么的?”4岁的女儿会回答:“护士,她经常上夜班。”很多个晚上,魏诗文值完班、抢救完病人回到家,女儿已经睡着,早晨出门女儿还没醒。每每听到婆婆说,“你女儿昨晚没等到你,又搂着你的睡衣睡着的”,她只能在心底对女儿说抱歉。

委屈一刻:被烦躁患者一脚踹倒

  李先生是名体育老师,一个多月前,他因出车祸导致多根肋骨骨折、器官破裂,住进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一进去就被插了很多管子、上了呼吸机。当护士小黄在镇静药物停用的间隙,帮他翻身、吸痰时,躺在床上的李先生突然一脚踹来,把小黄踢倒。原来,插进嘴巴的管子不舒服,李先生一直想把它拔了,但治疗不准许,心里就很烦躁。小黄从地上爬起来,含着泪继续耐心地为李先生进行相关处置。“当时虽然很委屈,但心里没有怪他,因为知道他的举动是因病痛所致。”小黄说。后来,康复后的李先生听其他护士提及此事,反复向小黄道歉,并送来锦旗表示感谢。护士们称,在重症监护病房,被患者抓伤、打伤的事时有发生。匡护士在搬运一名农药中毒患者时,病床护栏还没来得及升起,患者一拳头捶在她腰部,致腰部许久后还是青紫的。

  对某些家属的不信任,护士们则只能用行动去化解。武汉市儿童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室护士长汪在华称,与成人病房不同,她们病房住进来的患者都是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在重症病房这种封闭式监护下,不免有家属担忧,曾有家属在5分钟内上十次摁响门铃,不停地问:“我孩子哭了没?给他喂了没有?换尿片没有?”护士解答之后总要不厌其烦地告知:“把小宝贝交给我们,我们会全力照顾,请您放心!”当看到孩子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呼吸平稳了,脸色好了,又开始笑了,家属们终于放下心来。

真情呵护:耐心为女患者梳美辫

  今年1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患者刘女士因患子宫肌瘤被切除子宫,术后并发肺栓塞,突然在床头昏倒,呼吸、心跳一度停止。“主任、护士长立即参与抢救!”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蔡利萍接到电话后,立马赶到妇产科,只见呼吸机已就位,相关科室骨干医生纷纷赶来,得知这是举全院之力的一次重大抢救。临床经验丰富的蔡利萍,参与指导使用相关仪器,加之前期抢救及时,患者病情得以控制,后被送往重症监护病房。

  苏醒来的刘女士,看到满身插的管子,表现出异常恐惧和焦躁。蔡利萍轻声告诉患者事情经过,并安慰她:“你已经脱离危险,不要有思想压力”。在家属探视期间,叮嘱家属多鼓励患者。

  同时,蔡利萍和同事对刘女士进行无微不至地护理,逐渐取得她的信任,为让她放松心情,还想着法子逗她开心。每天给她梳头时,精心为她扎漂亮的辫子。看到她为患病消瘦而难过,蔡利萍又劝道,“瘦了好啊,不用为减肥发愁”。一天,江城下起大雪,蔡利萍用相机把雪景拍下给刘女士欣赏,想着自己动弹不得还能看雪景,刘女士非常开心。

  “心理护理”配合其他治疗,使刘女士顺利康复,转入普通病房后还时常跟蔡利萍打电话,蔡利萍也常抽空去看她。

细心护理:12日“拉”回病重孕妇

  去年12月21日下午,来自咸宁的孕妇小康因患重症甲流被紧急转至省人民医院,各项检查表明,如不尽快妥善抢救,孕妇及胎儿性命难保。当晚,小康接受剖腹产手术,顺利产下一名女婴,随后接受隔离治疗,重症医学科的特护小组为此打了一场“硬仗”。

  一本记录“生死12日”的护理日记,展示了护理人员的默默付出。日记显示,进去护理前,当班护士要吃预防药,穿着被称为“狗熊服”的笨重隔离服,因其不透气,整个人像泡在汗里,当衣服湿透贴在身上冷飕飕的。为减少传染风险,护士一进去就是8个小时,有护士为减少上厕所次数,竟想到了用尿不湿。在封闭的隔离区,护士只听到呼吸机运行声和仪器报警的滴答声,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但当小康在全院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下痊愈,并与女儿见面时,所有护士都由衷地高兴。

守望奇迹:真情唤醒“睡美人”

  去年的一天,武汉某高校女生王月(化名)在站台候车时被出租车撞倒,导致重型颅脑损伤,送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抢救,其父母未赶到前,在学校辅导员签字的情况下,院方紧急为她进行了手术。

  术后,王月住进重症监护病房时,看着满脸淤青、头部肿大的她,想着这么年轻的生命突然没了生气,当班护士魏诗文很难受,她暗暗告诉自己,一定尽全力将王月护理好。除了执行医嘱的治疗外,魏诗文每天为她翻身一二十次。“王月,我们现在开始要翻身了”、“王月,我们要做下肢运动了”……王月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魏诗文和同事在对她护理时,始终是边做处置边与她说话,这在医学上被称为“呼唤式护理”。在无数次的“独角戏”中,护士们一直当王月听得见一样,耐心地与她交流。

  其间,适逢王月的生日,王月妈妈到西点房买来蛋糕,魏诗文和同事为她折了小花插在病床头,并精心制作了生日贺卡,当日,病房内有空闲的医护人员都聚在一起,为王月庆祝生日,现场气氛有些凝重,但在饱含深情的生日歌中,还没有完全醒来的王月竟流下了眼泪。

  在魏诗文和同事的精心护理下,配合有效治疗,约半个月后,王月奇迹般醒过来了,身体渐渐康复。后来,看到王月健康地走出病房,看着她与进来时判若两人,魏诗文像她的亲人一样开心。

记者手记

  只为不辜负“性命相托”

  穿上隔离服、戴上隔离帽、踩着鞋套,经过几道隔离门后进入普通人看来有些神秘的工作区,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们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她们所经之处,必定有患者家属在隔离门外,或眼巴巴地张望,或焦灼地等待,或悲伤地抽泣。

  因重症监护室实行护士24小时无间隙陪护,家属不能跨进病房,可以说,这里的每名护士干的都是良心活。但采访中,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把患者交给我们,请你们放心!”这是“白衣天使”们对家属的郑重承诺。

  因为敬畏生命,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们更加懂得性命相托的责任重大,并将这种情感体现在每一次处置前严谨的核对、处置中娴熟专业的操作、处置后无微不至的关心。

  虽然每天的开始,她们都不清楚将面对什么,可能是血肉模糊、浑身是伤的新进患者,可能是呼吸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可能是满身管道的术后患者……但不论面对什么,她们都不会麻木,而是“争分夺秒抢救”协助医生全力救治。正是为不辜负性命相托的信任,她们经常无怨无悔地加班加点,奋战在与死神搏斗的第一线。

  而她们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自己悉心护理的患者健康地离开病房,因为,她们亲眼见证了濒临枯萎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异彩。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