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主题内容 > 重症监护 > 重症治疗与护理

综合ICU医院感染浅析及护理对策

时间:2012-04-27 15:43:12  来源:  作者: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综合ICU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探讨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策略:对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调查浅析。结果:共4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9.1%,分离致病菌124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1.8%, 革兰阳性球菌占16.1%, 真菌占12.1%。结论:综合ICU内医院感染率较高,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干预并给与相应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ICU; 医院感染; 对策
   我院是一所大型的综合性医院,于2007年3月成立了综合型隔离式的重症监护病房(ICU)。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由于ICU病房患者大都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又较多,极易发生院内感染。为了解我院综合ICU院内感染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现对2007年12月-2009年12月院内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调查浅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资料 收集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综合ICU院内感染患者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19-91岁。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10例,脑出血5例,脑梗塞7例,心肌梗死、严重心衰4例,呼吸衰竭6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恶性肿瘤4例,症状性癫痫1例,心肺复苏术后1例。
  1.2 策略  标准策略 采集血、尿、痰、腹水等标本,用无菌容器盛装,30分钟内送检,做细菌培养和痰涂片等。同一患者同一部位7天内培养出相同菌种,则视为同一菌株,不重复统计。
  1.3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试行)进行诊断。

  2 结果 院内感染42例,感染率19.1%。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113例(91.1%),血源性7例(5.65%),泌尿系2例(1.61%),腹部引流2例(1.61%)。共分离124株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89株(71.8%),革兰阳性球菌20株(16.1%),真菌15株(12.1%)。革兰阴性杆菌中前三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17.7%),肺炎克雷白杆菌(16.1%),铜绿假单孢菌(16.1%);革兰阳性球菌中前三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65%),酪黄肠球菌(2.42%),屎肠球菌(2.42%);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9.68%),热带念珠菌(1.61%),尖端念珠菌(0.81%)。

  3 ICU病房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浅析如下
  3.1 患者相关因素
  3.1.1 ICU患者多因原发病而造成医院感染,这些原发病包括重型颅脑损伤、脑梗塞、脑出血等,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气道清除功能减弱,咳嗽与吞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口咽部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胃液反流,发生误吸致细菌下移。
  3.1.2 ICU患者长期卧床、机体免疫力下降、治疗性禁食等使患者蛋白质分解过多,患者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成为易感者。
  3.1.3 长期卧床致肺部淤血,痰液聚集在肺或气管内不易排出增加感染率。
  3.1.4 患者存在口腔疾患时口腔定植菌下移,合并肺部感染的概率也会增加。
  3.1.5 机械通气患者仰卧位有利于细菌吸入及移位,故取仰卧位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半卧位者。
  3.2 感染制约相关因素
  3.2.1 医护人员制约感染意识较差,致使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进行无菌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等而引发感染。
  3.2.2 相关资料报道[1],从病原学调查,吸痰器消毒不彻底是交叉感染的重要理由。

  3.2.3 研究报道[2],医务人员手是携带病原微生物的载体,护士与患者频繁接触,是手污染最重要的人群,手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3.2.4 ICU工作人员工作服的污染来自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在治疗、护理等操作中通过活动带给患者,形成交叉污染的循环过程,造成患者的外源性感染。
  3.2.5 一些医疗器械如呼吸机、雾化器、吸引器等操作过程,也会把病原菌带到空气中,污染的空气可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3]。
  3.3 治疗相关因素
  3.3.1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致菌群失调,长期应用机体则易出现耐药性。
  3.3.2 H2受体阻滞剂及制酸剂应用时,胃液碱化,胃腔内革兰杆菌定植增加[4],并可逆行到咽部进入气管引起感染,曾报道,胃液PH值与机械通气时医院感染性肺炎的发生直接相关。
  3.3.3 随着呼吸机功能不断完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已成为临床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病原微生物侵入的门户。
  3.3.4 由于ICU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大都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导尿、深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以及外科术后各种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往往会因为技术人员操作不熟练而破坏机体的防御屏障,成为病原菌进入人体的最大入口。

  4 护理对策
  4.1 患者管理
 

4.1.1 加强基础护理,鼓励患者咳嗽、咯痰,掌握正确排痰程序,定时为患者翻身扣背,及时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定期对鼻咽部进行细菌培养等监测。
  4.1.2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机械通气时尽量采取半卧位、放置胃肠减压管、应用止吐剂等以防误吸。注意呼吸道的温湿化,合理选择气道湿化液。及时清倒呼吸机管路中的冷凝水,防止流入气道诱发感染。
  4.1.3 减少留置导管,撤除一切不必要的插管,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及无菌导尿术,尽量减少导尿管的使用及留置时间,对留置导尿者,密切注意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导尿管与集尿袋分离及频繁采集标本。
  4.1.4 深静脉置管时选择导管表面有抗菌药物及抗菌剂涂层且带有抗菌剂衬套的镀银导管,插管后每日消毒穿刺点,贴透明敷贴保持密闭状态,经常观察有无局部红肿、渗液等感染症状,拔管时留取细菌培养。
  4.1.5 选择性去污染。口服或口咽部局部应用非吸收性抗菌药物,以消除口咽部及胃肠道的感染源。
  4.2 医护人员的管理
  4.2.1 加强制约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4.2.2 加强手的卫生,即洗手和使用乙醇擦手,掌握洗手及手部消毒指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范交叉污染。
  4.2.3 严格器械消毒是防止ICU医院感染不可疏漏的环节,消毒包括雾化器、人工呼吸器及呼吸管道、过滤膜等器械及墙壁上氧气插头的消毒。
  4.2.4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工作人员进入ICU必须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工作服采取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使用专用洗衣机清洗,并每天更换,减少交叉污染。
  4.3 I CU病室及设备的管理
  4.3.1 严格探视制度,除医护人员外应限制其他人员出入。必要时,需穿好个例衣等防护用具。
  4.3.2 减少空气污染。及时清理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定时开启空气净化装置(1次/4h),进行ICU室内空气消毒,消毒前开窗通风30min,注意气流呈单向走向,而且,地面需湿式清扫,以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降低污染。
4.3.3 加强病房管理,合理安排病床,不将有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安排在同一房间或相邻病床,防止交叉感染。
  4.3.4 在每个床单位备好治疗用具,独立使用,并备好快速手消毒剂,操作前后严格的手消毒,是减少交叉污染的重要措施。
  4.3.5 由于综合ICU床单位设置少,收治患者多,而且病情危重,容易被患者的大小便、血液、体液、汗液等造成床垫和被褥等的严重污染。为了保持床垫、被服清洁,可购置移动式床单位消毒机进行终末消毒,并在床垫上加用一次性床单,被套每天更换,减少细菌污染,经监测效果良好。

  5 讨论
  5.1 大量临床表明,医院感染不但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使病情恢复过程延缓,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医院感染是导致抢救最终失败的关键理由之一[5],它会明显地增高ICU患者死亡的危险性,故ICU的医院感染十分重要。护理人员作为科室重要组成部分,对ICU医院感染质量制约起着关键作用。
  5.2 ICU的特殊环境使得医院感染不足成为ICU监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仅关系到医院的感染率,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危重患者最终的抢救成功率。目前,与医生相比,操作繁多的护理人员承担着防御医院感染的重大责任,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进一步研究并总结出更有效的制约ICU病房内的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则需要更多护理人员的共同参与,从而制约ICU医院感染的流行与爆发,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5 . 3 ICU病房收治重症患者,由于诊疗技术操作多,增加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了解医院感染的病因及护理对策,使ICU病房的医院感染降至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雪燕,徐勇,文舜康,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浅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31-32.

  [2] 韩传平,孙淑芳,南秀荣,等.医院感染与护士扫床手污染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61-1363.

  [3] 张小容.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理由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98-300.

  [4] 胡必杰,何礼贤.胃腔定植菌在医院内肺炎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99,2(2):104-107

  [5] 王东浩,王伟,王勇强,等.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细菌感染临床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151-153.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本周热点文章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关于我们 | 主编信箱 | 广告查询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