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麻醉与监护论坛2015年第11期
P. 19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在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经常通过“唤醒”患者进行神经 拮抗剂是否可以引起急性阿片受体耐受。在大鼠背部皮下注
心理学测试来监测大脑功能[1]。与之相似,皮层运动区附近 射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5m i n后测量镇痛效应。与对照组相
切除术等手术的麻醉目标是相同的,包括:患者的固定、镇 比,3个剂量组的大鼠在10m i n至20m i n之间均表现出明显的
痛及与医师的运动指令进行配合的意识水平。瑞芬太尼作为 镇痛效应,但镇痛效应逐渐减弱,在大概60m i n时接近控制
一种单一制剂,特别在手术“唤醒”期的通气控制阶段[2], 水平(表1,图1)。
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表1 不同时间点大鼠TF时间
Table 1 TF time of rats at each time point (x±s)
瑞芬太尼是一种通过胆碱酯酶代谢的超短
效μ阿片受体激动剂[3]。持续瑞芬太尼输注已 组别 基线值 时间点
经用于全麻镇痛[4],局部或区域麻醉的辅助镇
痛[5]及术后患者使用长效镇痛剂之前的短期止 L组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60min
痛治疗[6]。与其他阿片类制剂,例如吗啡[7]、 M组
阿芬太尼[8]及舒芬太尼[9]相似,多种研究均提 H组 4.87±0.38 6.31±0.96 8.89±1.36* 7.85±1.13 6.42±1.17 5.24±0.78 4.72±0.60
S组
4.65±0.59 13.55±4.48* 17.74±2.19* 10.56±5.48* 12.23±6.32* 10.59±4.63* 7.91±2.30*
4.84±0.89 19.93±0.16* 10.00±2.01* 8.68±2.99 7.34±1.52 6.01±0.96 5.42±1.25
5.20±0.54 5.04±0.59 4.89±0.68 4.82±0.59 5.21±0.89 5.17±0.68 5.30±0.62
示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后很快出现急性耐受[10- *P<0.05 Vs对照组
12],从而不得不提高输注速率来维持镇痛效应,但这又对生 图1 瑞芬太尼剂量依赖性镇痛效应。对大鼠进行皮下注射一定剂量
命安全造成威胁。 的瑞芬太尼及生理盐水。注射5m i n后测定T F时间。每组注射6次。
*P<0.05 Vs对照组
急性瑞芬太尼耐受的发生机制至今未明,可能与NMDA受体
的激活有关[13]。研究阿片药物及其类似物的快速耐受机制需要 Figure 1 PCT and CRP levels in different APACHEII score PCT and
一种实验模型可以通过联合现代分子手段来提供可靠的对阿片 CRP levels in different APACHEII score PCT and CRP levels in different
APACHEII score
制剂镇痛效应的检测结果。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大鼠模型,并验
证通过重复皮下注射瑞芬太尼是否可以造成急性耐受。
一、材料与方法 在预实验中,我们已经测试了多种浓度的瑞芬太尼在鼠
类模型中的镇痛效应,发现通过皮下注射途径可以产生镇痛
1.动物 效应的最低浓度为3u g/k g。本研究中观察了3种瑞芬太尼浓
经过第二军医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选取20只雄性 度组(3u g/k g、6u g/k g、12u g/k g)的镇痛效应与急性瑞芬
S D大鼠,质量在250-300g之间。它们被饲养于温度控制室内 太尼耐受的发展。3种浓度的瑞芬太尼均产生相同的镇痛模
(23±18℃),保持12小时的明/暗循环。所有大鼠均提供 式,12u g/k g组大鼠的甩尾时间在注射后10m i n达到高峰,之
充足的食物及水。 后甩尾时间逐渐下降,在60m i n左右镇痛效应基本消失,表
2.给药方法 明发生了急性阿片药物耐受。在6u g/k g组中,瑞芬太尼的镇
固定大鼠,在大鼠背部皮下注射0.2m l不同浓度的瑞芬 痛效应是最显著的,20m i n时其镇痛效应与12u g/k g组基本相
太尼。实验中使用3种浓度的瑞芬太尼药液:3u g/k g体重、 同,且在整个实验观察过程中均持续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
6u g/k g体重、12u g/k g体重,对照组中使用0.2m l的生理盐
水进行替代。在60m i n的时间内进行皮下注射,注射间隔为 我们将T F最大降幅百分比作为评估急性耐药程度的指
10min。 标,3个瑞芬太尼浓度组的T F最大降幅百分比分别为47%、
3.甩尾实验 55%和73%。结果提示急性瑞芬太尼耐受的产生与瑞芬太尼的
甩尾实验用来衡量大鼠对热刺激的反应程度。实验时将 剂量有一定相关性,高浓度更易导致耐受的产生。
大鼠固定于甩尾实验仪(DS20型,Ugo Basile,Comerio-
Varese,意大利)上,将热光源的焦点对准大鼠距尾尖部大 四、讨论
概5c m的部位,测量其甩尾的时间。校准甩尾试验仪的平均
基线甩尾时间为5s左右,切断时间为20s,每次测量间隔10s 在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当需要术中唤醒患者时选择静
以避免组织损伤。每次测量均重复3次。 脉输注高剂量的瑞芬太尼是合适的,尤其是在控制通气的情
况下。瑞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效的阿片制剂,并在
二、统计分析 1996年首次应用于临床,其不仅在神经外科[14]手术中受到欢
迎,而且在多种麻醉过程中得到应用[15]。限制瑞芬太尼临床
数据以x±s表示。瑞芬太尼的耐药程度以如下公式计 应用的最大的副作用是当其以固定速率静脉持续输注时,在
算:T F最大降幅百分比(%)=(最大T F时间-最小T F时间)/
最大T F时间×100%。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S c h e f f e检验方法
进行数据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本实验中,我们评估了对大鼠模型皮下注射阿片受体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 66 FAM 2015 Jan/Feb Vol.22 Issue 1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