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麻醉与监护论坛2016年第2期
P. 24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内吞能力与耐受发生能力呈负相关,即内吞作用愈强,则愈 体上调可能是因为吗啡激活μ受体后可激活N M D A受体[20];另
不容易发生耐受。μ受体与激动剂结合后,首先被G蛋白偶 外,吗啡激活μ受体后可导致内源性的E A S S释放,从而导致
联受体激酶(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s,GRK) N M D A受体代偿性的增加[21]。另外有研究认为阿片受体可以通
磷酸化,并与β-arrestin蛋白结合,与β-arrestin结合后 过PKC的介导消除Mg2+对NMDA受体通道的阻滞,从而促进NMDA
的受体不能再和G蛋白三聚体而导致受体失敏[8]。随后受体 受体的作用。阎雪彬 等[22] 以雄性小鼠建立骨癌痛模型,并
周围的质膜内陷,形成内吞囊泡,完成内吞过程[9]。V o n Z 在骨癌痛模型上连续7天,每天两次皮下注射吗啡模拟慢性
等[10]以豚鼠肠壁纵肌层肌间神经丛的神经元进行在体实验, 吗啡耐受的产生,其研究结果显示,模型吗啡组小鼠和正常
发现埃托啡和类阿片肽D A M G O的作用下,μ受体会发生迅速 吗啡组小鼠产生吗啡耐受后脊髓N M D A受体表达数量均明显增
内吞。被内吞的受体,一部分被溶酶体降解,另一部分去 多,证实癌痛吗啡耐受产生机制与其他吗啡耐受模型相似,
磷酸化而重新回到细胞膜,恢复到刺激前的状态。R o m a n- 均与NMDA受体数量上调有关。NMDA受体由NR1和NR2(A、B、
Vendrell对μ受体内吞后复敏回到细胞表面的机制进行了进 C、D)亚基组成,其中含有N R2B亚基的受体与疼痛的传导密
一步的研究,以D A M G O和吗啡诱导μ受体发生内吞,用单个 切相关[23]。有研究表明吗啡镇痛耐受可激活大鼠脊髓背角的
囊泡受体回到细胞表面的时间反映囊泡循环动力学以及受体 N M D A受体N R2B亚基,使N R2B亚基受体表达明显增加;N R2B选
数量,发现μ-受体回到细胞表面的快速囊泡运输是由肌动 择性拮抗剂R o256981则可部分逆转吗啡镇痛耐受[24],进一
蛋白微丝骨架介导的,此循环过程还依赖于R a b4、R a b11以 步表明N R2B介导吗啡镇痛耐受。另有报道指出,抑制大脑前
及Ca2+敏感的肌球蛋白,并且此过程受μ-受体激动剂和cAMP 回N M D A受体的N R2B亚基也可抑制吗啡镇痛耐受[25],由此认
水平所调节 。[11] 内吞的作用就在于能抑制过度刺激μ受体 为N R2B可以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参与吗啡镇痛耐受。
而导致的c A M P等兴奋性信号通路的激活,随后内吞的受体回 N R2B参与吗啡耐受的可能机制有:(1)N R2B上调可增强N M D A
到细胞膜,恢复与阿片类药物的结合能力,减少耐受的发 介导的电流;(2)N R2B上调可影响N M D A受体的内化和稳定
生。吗啡虽然是一种高效激动剂,但当吗啡持续作用于μ受 性;(3)NR2B上调可激活NMDA受体-Ca2+-CaMK依赖的信号途
体后,仅有极少数μ受体会发生G R K介导的磷酸化并发生内 径参与吗啡耐受[26]。
吞。大多数受体则被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
所磷酸化而发生长时间的失敏,这些失敏的受体不能与吗啡 三、与β-arrestin相关的耐受机制
结合,使得吗啡耐受形成[12]。另外在Quillian[13]等的研究中
发现,长期吗啡治疗后内吞作用的强度并未发生改变,而内 β-a r r e s t i n1和2是一类介导受体脱敏的重要可溶性
吞后受体的恢复却减少。因此μ受体的脱敏与复苏能力受损 蛋白,对绝大部分与受体偶联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具
可能是吗啡耐受的机制之一。(2)μ受体自身活性改变: 有重要作用[27],在G蛋白偶联受体(G p r o t e i n-c o u p l e d
长时间予以阿片受体激动剂可使μ受体自身信号水平增强, r e c e p t o r s,G P C R s)脱敏、内化、复敏、细胞增殖反应和
即在不用任何阿片受体激动剂的情况下,与G蛋白相偶联的 基因转录中具有重要地位。G P C R s被激动剂激活后,其连接
受体自身具有活性[16]。因此,当自身具有活性的受体与偶联 的G蛋白α亚基和β、γ亚基解离,活化的G蛋白亚基调节
有激动剂的受体一样产生相同的脱敏和内在化,就可能通过 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酶和离子通道等,从而放大和传递细
增强μ受体活性或使μ受体脱敏而促使耐受的形成。(3)μ 胞信号[28]。β-a r r e s t i n是G P C R s信号通路的重要负调节因
受体数量减少:在郭瑞鲜[14]等的研究中观察到,在吗啡耐受 子,与G R K联合作用可使G P C R s对激动剂的敏感性下降,发
过程中,随着吗啡镇痛作用的减弱,伴随脊髓后角阿片μ受 生受体脱敏反应,调节受体内吞,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等。
体数量的减少,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受体内在化。另有实验表 β-a r r e s t i n作为一种负性调控蛋白参与了阿片受体的脱敏
明,在吗啡耐受鼠μ受体mRNA表达减低[15],说明受体表达受 过程,当μ受体在激动剂作用下,激活细胞内的G R K,G R K
阻也是μ受体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但,吗啡耐受后,增加 使受体发生磷酸化,从而受体脱敏。研究发现,μ受体脱敏
吗啡剂量仍能获得有效镇痛,说明受体数量下调是吗啡耐受 必须与β-arrestin2结合,并介导受体内吞,从而抑制耐受
的次要因素。 的形成[29]。李建平等的实验发现β-a r r e s t i n2基因敲除大
鼠吗啡镇痛耐受的现象减少,说明β-arrestin2的水平在吗
二、与NMDA相关的耐受机制 啡耐受的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30]。B u H[31]等以抗基因R N A s
(a g R N A)选择性定位于目的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并有效抑制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基因表达,通过下调β-arrestin2的表达来观察其对吗啡镇
receptor ,NMDA受体)是神经系统中兴奋性氨基酸的重要受 痛和耐受的影响,在侧脑室注入编码β-arrestin2agRNAs的
体,主要分布于神经细胞的突触后膜。许多研究证明N M D A受 小鼠重组慢病毒后,β-arrestin2的表达明显下降且持续时
体参与了吗啡镇痛耐受的形成,应用N M D A受体拮抗剂能减 间超过三周,结果表明以特定的a g R N A抑制β-a r r e s t i n2在
弱吗啡耐受[17]。在以S D大鼠建立吗啡耐受模型发现,脊髓 大脑的表达可以提高吗啡疗效。L i Y等[34]也发现,特异性
NMDAR1受体数量增加[18];MK-801(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 的抑制β-a r r e s t i n2和s i R N A病毒注射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
药)拮抗吗啡耐受过程中,能遏制吗啡耐受时N M D A R1受体表 质可显著改善急性和慢性吗啡镇痛耐受以及延迟热板试验耐
达量的增加,使N M D A受体数量下调[19]。吗啡耐受时N M D A受 受时长,说明β-arrestin2确实在吗啡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 51 FAM 2016 Jan/Feb Vol.23 Issue 1
123